青鳥・尋找真實的幸福 2022

作品介紹

1905年,梅特林克(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應一家報紙的邀稿開始構思一個發生在聖誕節的故事。漸漸的,這個日後成為他最受歡迎的劇本開始慢慢成形。這個尋找青鳥的冒險故事在初次閱讀時,給人一種輕盈,如詩如夢一般的感受。但是在這個看似天真的寓言故事後面,卻隱藏著作者更深層的寓意:在這充滿詩意的成長冒險故事後面,討論的是關於內在靈魂的探索以及人生的秘密。在這一對兄妹積極尋找青鳥的過程中,也慢慢獲得生命的智慧。這其實是一個尋找幸福的旅程。在這旅程中青鳥不過是個藉口,藉由尋找青鳥,這對兄妹穿越了許多不同的世界,發生了許多神奇的事件,與許多奇異的人物相遇。每一個經驗都讓他們更成長了不少,同時對自己的生命也有了更深刻的體驗。他們學習到如何觀看,聆聽,表達,更重要的是,他們學會看清藏在表層底下的真實。

 

在梅特林克的筆下,智慧來自於看事情的方式,「必須要知道如何觀看」--這就是青鳥這個故事教給我們的。有時候,即使只是稍微改變一下我們看待事情的方式,整個世界就不一樣了。尤其,在今天這個視覺與影像充斥四周無所不在的現代,這個教導我們如何觀看的奇幻預言更具有它時代性的意義。在這個視覺媒體與網路當道的時代,似乎任何雞毛蒜皮的小事都無法躲過網路與媒體的擴散,物質消費與視覺享受成了最重要的事情。在這樣的氛圍下,我們是否還具有感受詩意與抽象事物的能力?在這充滿感官刺激與冰冷機器的環境下,我們是否還可以擁有看見事物靈魂的能力?我們是否真的必須要去外面尋找難以掌握的幸福,還是說,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是否看得到她?

 

這部梅特林克的作品是一部充滿哲理的美妙詩篇,它藉由魔幻的精靈世界道出了生命的智慧與希望。

演出曲目表

德布西:《牧神的午後前奏曲》;〈月光〉;〈舞曲〉

杜卡斯:《魔法師的學徒》

拉威爾:《達芬尼與克羅伊》之〈日出〉與〈杜康的滑稽舞〉;〈給已逝公主的帕旺舞曲〉
夏米娜德:〈綺想曲〉
白遼士:《幻想交響曲》第二與五樂章
德利伯:《科佩莉亞》前奏曲與圓舞曲
古諾:〈聖母頌〉
聖桑:《參孫與達利拉》之〈醉飲之舞〉;《阿爾及利亞組曲》之〈前奏曲〉;〈聖母頌〉;《動物狂歡節》之〈終曲〉
比才:《卡門》之〈士兵換崗〉

導演的話

我們必須要夠有勇氣,才能看到那些看不見的事物...
史坦尼拉夫斯基*,於青鳥首演的第一天排練時所說的。莫斯科,1908。
《青鳥》這齣戲,代表的是窮盡劇場的一切利器來讓神秘與奇幻活生生地展現。
《青鳥》這齣戲,代表的是讓孩子體會到這部作品的兩大主軸:奇幻旅程,與哲學寓言。
《青鳥》這齣戲,代表的是讓觀眾跟隨著堤堤一起進入到仙境一般的夢幻之旅,並且體認到自己跟幸福其實只有一線之隔。

但是,《青鳥》這齣戲,同時也代表去挑戰梅特林克*所設下的高標準:運用有限的硬體技術去呈現無止盡的想像世界以及超多的場景變化與戲劇角色。

為了這個挑戰,我們將會運用面具,偶,影像,燈光...等等元素來讓平凡與日常變得超凡而驚奇。

我們也將會有三位音樂家與我們一起在舞台上,跟著我們一起用音樂來經歷這段有時開心、有時驚險、有時又感人的奇幻旅程。

最後,為了呈現故事中魔法的特質,我們也會運用燈光來變化遊戲,玩弄光與影子,聲音與特效,透明與反射...來呈現每一個空間與畫面的轉換。

好的,我們的奇幻之旅就要啟程了,大家趕快上船吧!

* 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Konstantin Stanislavski, 1863-1938),是俄國著名劇場導演,演員,與戲劇表演理論家。他的著作《演員的自我修養》型塑了二十世紀已降的主要表演體系。《青鳥》的世界首演在莫斯科藝術劇院,導演就是史坦尼斯拉夫斯基。

* 梅特林克 (Maurice Maeterlinck, 1862-1949),比利時詩人、劇作家、散文家,1911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於1908年寫作《青鳥》此一劇本,同時也是他最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

導演|谷樂熙 Luc Ducros

Luc Ducros 是具有編、導、演等三種專業於一身的全方位劇場人,曾在由J-F Cuny所主持的WRZ戲劇學校(巴黎)接受完整的戲劇課程。自1998 年起即活躍在法國的戲劇圈,並加入由M. Grudzinski 與 J-C Seguin所主持的白狼劇團(Compagnie Théâtre du Loup Blanc)。

表演經驗跨足眾多不同風格的戲劇製作:從古典到現代,從街頭到親子。演出劇作家包括史特林堡、伏爾泰、莎士比亞、哈辛、莫里哀、馬里伏、雨果、考克圖…等等。從2005年起,他開始擔任導演並以集體創作方式工作。他經常合作的劇團包括鋤頭劇團(Compagnie Tête Bêche)以及俄歌爾果劇團(Théâtre des Égrégores),演出的形式包括面具、小丑、肢體、音樂劇…等等。編導作品曾參與亞維儂、歐赫亞(Aurillac)與佩立格(Périgueux)戲劇節。

除了舞台上的經驗外,他也是一位非常知名的即興表演與戲劇老師,經常主持成人與學童戲劇工作坊。2014年他接受微笑醫生組織之小丑醫生課程,並成功得到小丑醫生執照。

現任沙丁龐客劇團駐團導演、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教學培訓總監。

藝術總監|馬照琪

沙丁龐客劇團藝術總監,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創始人及秘書長。劇場編導、演員、戲劇講師、戲劇書籍翻譯。

台灣大學經濟系畢業,在校期間即參與戲劇演出及製作,1997年赴紐約大學進修教育劇場(Educational Theatre)碩士,並參與倫敦及愛丁堡社區劇場及教室劇場工作研習營。

1999年進入法國賈克樂寇國際戲劇學校(École internationale de théâtre Jacques Lecoq),專研默劇、小丑、體操、義大利即興喜劇、希臘悲劇、中性面具、半臉面具、通俗劇、即興、丑角(Bouffon)等…同時接受導演與編劇的訓練。曾於台北藝術大學與台灣藝術大學戲劇系兼任講師,並不時受邀至各處主持短期戲劇工作坊。累積的編導與演出作品至今已經十幾齣。

馬照琪2014年自法國微笑醫生協會學習小丑醫生專業課程,並且得到法國政府頒發專業小丑醫生證照。回到台灣後開始推動「紅鼻子醫生計畫」,並且培訓本國小丑醫生投入工作,固定而長期地為醫院裡的人們提供量身打造的即興演出,幫助病童、家屬與醫護人員紓解苦痛、獲得放鬆。希望進而為兒童友善醫療注入一股力量。

沙丁龐客劇團 LOGO

沙丁龐客劇團於2005年3月成立。「沙丁龐客」這四個字來自於法文Saltimbanque;意思是「街頭賣藝者,街頭藝人。小丑,江湖騙子。」

 

沙丁龐客劇團擅長藉由戲劇小丑、角色面具、現場音樂、默劇、物件、集體發展…等元素,融合互動式劇場、即興喜劇與肢體劇場的方式,摸索新的表演形式,進而創造屬於當代東方的大眾劇場。

 

我們所訴求的劇場,它必須是一面鏡子,能夠反射出當代社會的現象與問題,同時間,又必須是精緻的、貼近社會大眾的、詩意的、兼具娛樂性與藝術性的。換句話說,就是將高品質劇場分享給最廣大的群眾。以所有人都能欣賞的戲劇形式,呈現出現實生活中的荒謬與詩意,講述那些確切存在於生命中的幽微情感,並碰觸與生活密切相關的社會議題。我們相信,「觀眾」是劇場存在的最重要因素,貼近生活的戲劇才能讓觀眾感動!這是我們成立的宗旨,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同時,我們認為演員亦是劇場的重要元素,所以致力於探索演員的表演質地與極限,期待以集體發展的方式,創造出以演員為主體的劇場藝術。

吳毓庭
音樂總監/設計|吳毓庭

「活樂時光」負責人,「新匯流藝術講堂」直播策劃,Podcast「大叔聊古典」主持人。專職音樂文字寫作與導聆,文章散見《Muzik古典樂刊》、《表演藝術》等藝文刊物,多年來也熱愛為小朋友撰寫樂曲介紹,陸續在《未來兒童》與《國語日報》擔任音樂專欄作者。
過去受邀演講單位包括國家兩廳院、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誠品表演廳、台北律師公會、夜鶯基金會、美西蔚藍人文線上講堂等。

樂活時光 Studio
「活樂時光」工作室動身於2012夏秋,以創造好玩、有意思的古典音樂活動為己任。節目主題時而由工作室自行挖掘,時而與不同領域單位共同設計,展演形式不限,期待藉由現場演出融合線上內容,展開獨一無二的愛樂旅程。過去合作的單位包括《Muzik古典樂刊》、功學社音樂講堂、台北愛樂室內樂坊、音樂理想國、沙丁龐客劇團等。

演出團隊

陳韻如
演員|陳韻如

屏東客家人。大學畢業後便投入劇場,曾接觸執行製作、劇場前台服務、繪本故事老師、影像演員等工作,亦累積許多舞台演出經驗。2014-2015年於即興湯姆劇團擔任即興劇演員。2017-2021年於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接受現代偶戲的訓練,擔任操偶演員、製偶助理之外也參與偶戲教學。近期作品有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沒有人愛我》、宜蘭傳藝中心定目劇《白鷺鷥》。

葉威志
演員|葉威志

文化大學戲劇系畢業。沙丁龐客劇團團員。紅鼻子醫生。mocap演員。擔任沙丁龐客表演教室開立的默劇動作課講師。近年開始接觸配音與影像工作。接受面具、默劇、肢體、小丑、偶戲等訓練。擅長肢體表演。曾參與沙丁龐客劇團《五個小丑與一張椅子》、《格列佛遊記》、《琴弦的秘密》、《帽似真愛》、《馬穆與精靈》、《異境漫遊—親子互動環境劇場》、《阿醜奇遇記》、《白蛇?! 小丑們的終局之戰》等演出。

董佳琳
演員|董佳琳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現為專職演員、創作者、戲劇教師、動畫動作捕捉演員。創作多為肢體、面具、小丑、喜劇表演形式,著迷探索身體在表演中的動能,相信「身體」為全人類共通的語言,能夠創造角色、空間及詩意的動態。作品經歷:寶藏巖城南駐村研究「交織・家的光景」創作者、馬來西亞詩巫國際舞蹈節《遙遠之境》舞者、沙丁龐客劇團《格列佛遊記》、《琴弦的秘密》、《帽似真愛》、《美麗人生 La Vie est Belle》、《再一次,美麗人生 La Vie est Belle 2》、《異境漫遊—親子互動環境劇場》等演出。

董佳琳
演員|劉又菡

受訓於法國Philippe Gaulier國際表演學校。現為台灣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紅鼻子醫生、魔梯形體劇場-副團長,劇場作品包括肢體喜劇、面具表演、親子劇、操偶與物件表演、互動即興小丑表演等,並涉足電視劇、廣告、MV等演出。曾代表台灣到愛丁堡參與藝術節,希望能用表演打開人與人之間的門,讓笑和真流動串連在時間空間裡。

楊柏煒
演員|楊柏煒

樹德科技大學表演藝術系畢業。2017開始與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合作,開始學習偶戲表演累積創作能量。曾經參與演出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野溪之歌》、《勇氣媽媽》、《沒有人愛我》、《穿越真實的邊界》。現職紅鼻子關懷小丑協會的紅鼻子醫生,於醫院服務希望用溫柔散發每個歡笑,也期許能將接觸的不同種類表演形式融合並且創作。

黃冠嘉
演員|黃冠嘉

(台北場演員)台中人,台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現為劇場演員、脫口秀演員、並跨足鏡頭表演參與MV廣告、網路節目拍攝等,致力於精進各種表演藝術。於2018年通過訓練評鑑擔任紅鼻子醫生,並且進到醫院進行演出服務。近期合作的劇團有新生一號劇團、沙丁龐客劇團、卡米地喜劇俱樂部、吾所試試劇創社、拾光號沉浸式娛樂。

演員|謝卉君

(台中場演員)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法國微笑醫生協會(LE RIRE MÉDECIN)專業培訓認證結業。 沙丁龐客劇團團員;專業劇場演員、戲劇教師;紅鼻子醫生計畫小丑醫生演員、培訓講師;2016法國巴黎西帖藝術村(CITÉ INTERNATIONALE DES ARTS)駐村藝術家。

王亞文
樂手|王亞文(鋼琴)

美國伊利諾大學鋼琴演奏博士,印第安納大學鋼琴演奏碩士。2021年發行Trio 2:1三重奏專輯《花聲》、2020年初與Brennen Brothers品牌代言人,長笛家莊雪華,合作發行專輯《俄羅斯經典》。2019 年發行Trio 2:1三重奏專輯《十年》。2016年5月於國家演奏廳舉辦慈善鋼琴獨奏會,並同時發行獨奏鋼琴專輯《拾》,以及單曲專輯《夏康。王亞文》。大小型演出邀約不斷,致力於鋼琴教學,並積極推廣室內樂及親子音樂會;現為室內樂團《Trio con Brio》與《Trio 2:1》團員之一。

張馨芳
樂手|張馨芳(鋼琴)

張馨芳,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主修鋼琴,師事林明慧教授。在學期間舉辦兩場個人鋼琴獨奏會,並與師大管樂團合作演出拉赫曼尼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除鋼琴獨奏以外,亦多次擔任各項器樂之鋼琴合作,曾任師大管樂團的小號團員,並多次出國巡演,亦參與電子琴演出及新音樂作品的發表。 目前在音樂教育與鋼琴教學之餘,也積極參與室內樂及各類形式的音樂演出,並參與國中藝文領域音樂科教科書編輯。

樂手|黃郁婷(小提琴)

美國羅格斯紐澤西州立大學小提琴演奏博士,耶魯大學音樂院藝術家文憑與演奏碩士。於台灣音樂比賽中,皆有優異成績;包含台灣區音樂比賽,國立台灣交響樂團小提琴協奏曲比賽等,並曾獲選文建會音樂儲備人才庫。在美國期間,多次受邀於室內樂音樂節演出,並曾擔任學校及地方樂團首席。2013-2020任職長榮交響樂團第二小提琴首席及樂團代理首席。目前專任於台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首張演奏專輯「她的日記」於2021年秋季發行。

主設計群

李柏霖
舞台設計|李柏霖

耶魯大學戲劇學院藝術碩士,主修舞台設計,臺灣大學戲劇學系專任助理教授,近期設計作品包括:阮劇團《十殿》、無獨有偶劇團《穿越真實的邊界》、台南人劇團《仲夏夜之夢》;莎妹劇團《人民之王》、《物種大樂團》;果陀劇場《生命中最美好的5分鐘》;沙丁龐客劇團《白蛇?!》;四把椅子劇團《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小山映畫《大冒險鐵路》;曾博恩超時空巡迴雙聲道《BliveT》、上海話劇藝術中心《ART》。 2017年初次與沙丁龐客劇團合作《再一次‧美麗人生 La Vie est Belle 2》,2020年再度合作《白蛇?!》小丑們的終局之戰。
個人作品集:www.polinli.com

燈光設計|王天宏
燈光設計|王天宏

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畢業。從事燈光設計與視覺設計,自2000年開始與台灣各表演團體合作。多部戲劇燈光設計榮獲台新藝術獎。獲獎作品: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膚色的時光》《殘》、1/2Q劇場《亂紅》、世紀當代舞團《春之祭》、江之翠劇場《朱文走鬼》。重要展覽作品有:工研院生態樹照明設計、建國百年經建特展技術創新館、花博《夢想館》《夢想劇場》、幾米星光特展、金馬獎50周年風華特展、故宮乾隆潮、南京科舉博物館、北美館《幻羽舞影高堤耶展》、湖南衛視《星劇社-十二夜》《我是歌手》。

這次燈光設計最大的特色就追尋甚麼是幸福的燈光。這是個衝突的想法,燈光是這樣一個技術性很高的工作,設計所面對的是冷冰冰的金屬燈具,與危險度很高的電流,或是會灼傷人的高溫燈泡與刺瞎眼睛的強光。還有很多意義不明的數字與燈控台指令,如迴路1到12聚焦到A點、Goto Cue 122、Ch 22 thru 26 at 30 thru Full 。燈光設計在這些重重難關之中,就是要很浪漫的呈現一個符合戲劇氛圍的光影給所有人,讓所有人忘記原來燈光畫面是建立在這些複雜難懂的基礎上。能穿越這些難關,完成所想呈現的效果,對我也是一種追尋幸福的過程。

徐逸君
影像設計|徐逸君

視覺藝術家,於法國Paris -Cergy高等藝術學院取得國家高等造型表現文憑DNSEP。於法國Jacques Lecoq 戲劇學校研習肢體與結構課程LEM。目前從事錄像、劇場影像創作及大型活動影像設計統籌,曾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善於運用當代造型藝術語彙於表演與舞台空間上。創作養成背景涵蓋音樂、電影、聲響等領域,個人裝置作品曾展覽於臺北市立美術館、巴黎市政廳等。影像設計有高雄市大型環境劇場2022衛武營《船愛》及2018左營《見城》、台北時裝週SS19開幕秀、台中歌劇院光之曲幕投影秀、2009《台北聽障奧運會開閉幕式》等。
合作表演團體包括沙丁龐客劇團、莎妹劇團、布拉瑞揚舞團、天作之合劇場、台南人劇團、一心戲劇團、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高雄愛樂、台灣國樂團、NSO、紙風車劇團、舞鈴劇場、O劇團、如果兒童劇團、台北愛樂劇工廠、躍演、原舞者、廣藝基金會、優人神鼓、國光劇團、法國Lido創作團隊、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當代傳奇、唐美雲歌仔戲團、表演工作坊...等等。

謝贏瑩
服裝設計|謝贏瑩

輔大織品服裝系畢業。周凱劇場基金會「技術劇場實務研習班」結訓學員。自 1993 年起開始表演服裝設計等工作。 近期服裝設計作品: 舞蹈音樂劇場《谭元元和她的朋友们-美术馆奇幻夜》 沙丁龐客劇團《白蛇?! —小丑們的終局之戰》、《格列佛遊記》 相聲瓦舍《三十三》、《謊然大誤》 法國音樂劇《放牛班的春天》中文版、 電影《⻄遊記・女兒國》、 三十舞蹈劇場《膚演宣言 2》《黑醋加太多》、 RS傳唱者音樂劇團《米靈岸》⋯⋯ 工作經歷包括:上海迪士尼樂園幻想工程師。也參與電影及電視之服裝設計與監製,服裝管理等工作,包括有導演侯孝賢《聶隱娘》、吳宇森《赤壁》、徐克、袁和平、馮小剛《夜宴》、李少紅《新紅樓夢》;設計葉錦添音樂劇《傾城之戀》《電影之歌》、Netflix奈飛《馬可波羅》第二季電影…等。合作有知名劇團舞團如:皮娜鮑什舞蹈劇場、優人神鼓、日本鈴木忠志劇團等。

製作群名單

出品單位|沙丁龐客劇團 Theatre De La Sardine
藝術總監|馬照琪
導 演|Luc Ducros
演出單位|沙丁龐客劇團、活樂時光studio
音樂總監|吳毓庭
演  員|陳韻如、葉威志、董佳琳、劉又菡、楊柏煒、黃冠嘉
音樂演出|活樂時光studio。鋼琴:王亞文、張馨芳。小提琴:黃郁婷
舞台設計|李柏霖
燈光設計|王天宏
影像設計|徐逸君
服裝設計|謝贏瑩
服裝設計執行|林珮君
道具/面具/戲偶設計|劉思佑、邱米溱、葉曼玲、陳有德
視覺設計|葉曼玲

舞台監督|林貞佑、陳巧瑜
舞台技術指導|劉柏言
舞台技術|何欣芸、吳昱穎、周冠志、林沛豪、曾擇弘、葉岫穎、廖士豪、劉冠佑、歐勁佑、蕭如君、藍舸方
燈光技術指導|周佳儀
燈光技術|郭蕙瑜、陳宇筑、童琬婷、羅振瑋
影像執行|​​劉椿璐
音響技術|陳韋錡
音樂執行|郭璟儀
製 作 人|楊喆甯
劇團經理|賴怡暉
行銷經理|高嘉慧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沙丁龐客劇團
贊助單位|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財團法人研華文教基金會

 

感謝名單

文具不受控、100種理想、聽故事學英文、故事爆米花、童話夢想家(感謝宣傳協力)

文具不受控
100種理想
聽故事學英文
故事爆米花
童話夢想家

指定住宿

青鳥指定住宿

把青鳥分享給更多人吧!